在我国,医院内感染(Nls)约占感染性疾病的3.5%~9%。随着院前急救事业的快速发展,急救车和急救车内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呈阶梯式的增长。目前急救车面临需求量不断扩大,抢救危重患者的有创治疗手段和医疗器械使用日益增加。但是急救车的当班时间通常为8~12 h,往往面临的是长时间连续使用,从而导致急救车及急救车内的医疗器械得不到充分的清洁消毒,易产生致病菌污染医疗器械,物体表面和随车急救人员的情况,形成院内感染的隐患。
检测对象:根据不同用途的院前救护车,安排非急救车2 辆,单纯转院车3 辆、监护型急救车5 辆。
检验结果:检出致病菌分布情况有效检测点位为73 个,其中未检出微生物生长15个,检出微生物生长58 个,检出率为79.4%。检出致病菌生长21 个检出致病菌数种类为13 种,致病菌检出率36.2%。急救人员手、喉镜镜片、呼吸机接口听诊器、橡皮止血带、指脉血氧测试仪、球囊面罩和球囊接口处担架床床架及表面菌落数均不合格。
夏日的救护车就像一个火炉,尤其是上午10点以后,救护车上的温度计显示为50℃,医护人员坐在车上就像蒸桑拿一样,苦不堪言。说到医生出诊还分内外妇儿,然而护士只要不是同时出诊,六趟八趟也都是同一个人,她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,女同志更要忍受着不同的生理期带来的不便,当人们坐在空调房里享受那份清凉的时候,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却奔波在田间、在工地、在事故现场。来回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,有时一天要出10余次诊,一顿饭要分5、6次才吃完。急诊医护人员夏战酷暑,冬斗严寒,为了病人的安危,他们顾不了自己,路上几个小时的车程,口渴了忍着,想方便了,高速公路上憋着,晕车挺着,为了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救护病人,他们不怕淋雨,哪怕是电闪雷鸣也一路前行,他们不怕高速公路上随时有险情,不怕生命安全受到威胁,测量生命体征、包扎伤口、心肺复苏、静脉穿刺,书写院前急救病历、转运前谈话等有条不紊的进行。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已经够辛苦了,我们还忍心批评他们工作不到位吗?
敬请各位关注公众号“通车传媒”,我们整理了救护车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,正在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手段,来破解这一系列困局。
注: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科教部。